公司动态
BG大游港交所重要发布|相马茜|


金融行為,信託,BG大遊,BG大遊官網入口基金投資,BG大遊平台首頁大遊,BG大遊,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額分別為1233億元人民幣和383億港元,與2014年開通首月相比,分別增長21倍和40倍。
截至2024年9月,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持有的證券資產總市值超過3.3萬億港元,是2014年底的200多倍。當前,滬深港通下北向資金持有的A股市值總額約2.4萬億元人民幣相馬茜,佔境外投資者所持境內股票資產總額的77%;境外投資者持有內地債券總規模超4.4萬億元人民幣相馬茜,較首次納入全球主流債券指數前增長約144%相馬茜。
近日,香港交易所(下稱“港交所”)發布《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十週年白皮書》(下稱《白皮書》),全面回顧互聯互通機制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相馬茜,分析其取得成效的因素,並展望互聯互通未來發展。
港交所表示,接下來,將從進一步擴大產品類別及標的範圍、持續優化滬深港通交易機制和配套服務、探索更多有助于提升投資者參與度和便利性的措施BG大遊、不斷完善債券通和互換通四個方面不斷拓展優化互聯互通機制相馬茜。
過去十年來,互聯互通不僅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資產配置渠道,也為兩地資本市場注入了新的流動性與活力,在提升內地資本市場的可投資性和國際化程度、增強兩地市場韌性和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4年9月底,滬深港通下合資格股票超過3300只,已覆蓋滬深港三地市場上市公司總市值的九成,成交規模的八成以上。
隨著港股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BG大遊、生物科技公司和外國公司以及上交所科創板公司等先後納入,滬深港通合資格股票更加多元化相馬茜,為境內外投資者更加靈活配置資產、享受兩地市場紅利提供了便利。
過去十年來,滬深港通交易結算機制進行了一系列優化,包括擴大交易額度、優化交易日歷等等相馬茜。另外,香港市場還先後推出了特別獨立戶口集中管理、結算加速平台Synapse、惡劣天氣下正常交易等服務安排。這些優化舉措為境內外投資者交易和頭寸管理提供了便利,也進一步提升了滬深港通的運作效率。
伴隨著交易結算機制的優化,滬深港通成交活躍度穩步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額分別為1233億元人民幣和383億港元BG大遊,與2014年開通首月相比,分別增長21倍和40倍,已佔到內地市場成交總額的6.7%和港股市場成交總額的16.9%。
伴隨著滬深港通的穩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開展跨境投資配置。截至2024年9月,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持有的證券資產總市值超過3.3萬億港元,是2014年底的200多倍。
滬深港通及債券通的落地和持續優化也大幅提升了內地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推動A股和國債納入全球主流指數,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
截至2024年9月,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內地證券資產(包括股票和債券)總額近7.6萬億元人民幣,與2018年6月MSCI首次納入A股時相比,增長超4.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滬深港通下北向資金持有的A股市值總額約2.4萬億元人民幣,佔境外投資者所持境內股票資產總額的77%;境外投資者持有內地債券總規模超4.4萬億元人民幣,較首次納入全球主流債券指數前增長約144%。
滬深港通為內地和香港市場的上市公司帶來了更廣泛的投資者基礎,許多A股公司因滬深港通而進入了國際主要指數,促進了公司治理和長期發展。同時,滬深港通業務推動了證券公司和資產管理機構的跨境業務發展,以證券公司為例,滬深港通將兩地券商的經紀業務範圍拓展到了滬深港三地市場。
作為互聯互通的另一重要裡程碑BG大遊,債券通的推出將國際投資者與內地快速增長的固定收益證券市場連接起來,在助力內地債券市場有序開放的同時,也帶動了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生態圈的發展。
短短幾年內BG大遊,債券通“北向通”的日均成交量已由開通首月的15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4年前9個月的439億元人民幣。
此外BG大遊,互換通作為連接內地和香港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創新舉措,與債券通協同,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便利高效的人民幣資產風險管理工具。截至2024年9月底,北向互換通吸引了65家境外機構入市,按月計算的日均成交名義本金從上線億元人民幣,成交規模實現數倍增長。
港交所表示,十年裡,在兩地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下,互聯互通機制由滬港通拓展到深港通、債券通、互換通,不斷優化和升級,為兩地市場的合作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香港金融市場的關鍵基礎設施運營機構,港交所將繼續與內地合作伙伴以及市場參與者攜手並肩,在兩地監管機構的領導下,從豐富產品類別、完善交易機制和配套服務以及提升投資者參與等多個維度研究和探索推動互聯互通機制的拓展優化,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進一步豐富產品類別、擴大標的範圍。中國證監會2024年4月發布的五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中,放寬滬深港通下ETF產品範圍的舉措已順利落地實施,目前兩地交易所和結算公司正在積極開展REITs納入滬深港通的技術和市場準備工作。未來,還可以進一步探索將合資格ETF標的的底層資產從股票拓展至更多資產類別等。
第二,持續優化滬深港通交易機制和配套服務。《白皮書》稱,隨著境內外投資者的滬深港通參與程度不斷加深,不少投資者希望可以在滬深港通下參與大宗交易,提高成交效率,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對交易的影響。2023年8月11日,兩地證監會宣布就推動大宗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達成共識。此外,市場也期待進一步完善互聯互通下兩地投資者參與對方市場融資融券的安排,比如:對現有滬深股通下的股票借貸安排進行優化,使其更加符合境外投資者的交易習慣;積極研究內地投資者在互聯互通機制下參與融資融券的可行模式,提升跨境投資組合收益及資金使用效率等。
第三,探索更多有助于提升投資者參與度和便利性的措施。伴隨互聯互通的成長和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日益提升,國際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內地資產規模與日俱增,相應衍生出了強烈的管理跨境投資風險的需求。繼2021年上市“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之後,港交所也在積極探索推出更多風險管理工具,為國際投資者離岸管理在岸投資風險提供更多選擇,提升香港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競爭力。未來,將進一步強化有針對性的投資者教育和市場推廣安排,同時探索相應的政策配套,鼓勵和支持更多有跨境資產配置需求的投資者參與滬深港通。
第四,不斷完善債券通和互換通。2024年5月以來,兩地監管部門指導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機構推出了一系列豐富產品類型和完善配套功能的業務優化措施,並將向北向互換通投資者提供非現金抵押品的更多選擇。與此同時,在兩地監管機構的支持下,港交所正在積極推進在港上市國債期貨的各項準備工作。未來將繼續開展更多有利于推動債券通、互換通進一步優化的研究和探索,例如完善境外投資者流動性管理和風險管理工具、豐富利率匯率等衍生工具、拓展將人民幣債券作為離岸合格擔保品的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