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大游(中国)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荣誉 BG大游APP下载 公司动态 行业资讯 服务‧BG大游 中小企业保险计画 投资业务 理财增值 个人服务 信托服务 BG大游平台首页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BG大游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绿色信托亟待破局发展困境|长发买卖|

2025-04-23
返回列表
  •   信託BG大遊金融行為,信託公司應進一步加大對綠色細分領域的產業研究投入,深度挖掘市場需求,充分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精準篩選適合介入的細分產業。同時,要持續探索創新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不斷提升自身在綠色信託業務方面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

      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浪潮中,綠色金融已成為推動經濟轉型與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展現出蓬勃的活力。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金融不僅承載著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更為金融機構開闢了充滿機遇的全新賽道。而“綠色信託”作為信託公司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核心業務實踐,正逐步嶄露頭角,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2019年12月,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綠色信託指引》明確界定了“綠色信託”,即信託公司為支持環境改善長發買賣、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經濟活動,通過綠色信託貸款、綠色股權投資、綠色債券投資、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產業基金、綠色公益(慈善)信託等多種方式,向市場提供信託產品及受託服務。這一權威定義為綠色信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信託制度憑借其卓越的靈活性與多元性BG大遊,能夠跨越多個金融市場,投資功能豐富多樣。這些特性使其高度適配綠色產業復雜多元的融資需求。信託公司可充分運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產業基金以及碳資產交易等多種金融工具,為綠色項目和企業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支持體系。這種獨特的靈活性賦予信託在綠色金融領域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長發買賣,使其能夠與其他金融機構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有力推動綠色產業在更廣泛的領域進行戰略布局與拓展。

      近年來BG大遊,國家對綠色金融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相關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綠色金融在實現“雙碳”目標、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佔據重要地位。信託公司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發買賣,肩負著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2024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指導意見,積極鼓勵信託公司大力培育和發展綠色信託業務,強調要充分發揮信託制度優勢,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綠色產業。與此同時,信託行業自身也在積極謀求轉型,回歸本源業務,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進行業務布局,綠色金融成為信託公司轉型發展的關鍵方向。

      隨著“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綠色金融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國綠色貸款餘額高達28.58萬億元BG大遊,同比增長36.8%;綠色債券市場餘額達到1.98萬億元。如此迅猛的增長勢頭,為信託公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BG大遊。信託公司憑借其獨特的制度優勢,可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等傳統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滿足綠色產業的融資需求。同時,綠色金融市場不斷湧現的創新業務,如碳金融、ESG投資等,也為信託公司開闢了新的業務增長點,為其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碳金融領域,信託公司可以探索碳資產託管、碳基金等業務模式長發買賣,助力企業實現碳減排目標。

      自“資管新規”實施以來BG大遊,信託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成為信託公司轉型的重要方向。通過積極參與綠色金融業務,信託公司不僅能為國家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還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社會形象和市場競爭力。眾多信託公司已認識到綠色信託業務的潛力,紛紛加大在該領域的投入,如設立專門的綠色金融事業部,培養專業人才團隊。

      信託制度的核心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肩負著推動社會資源向可持續領域合理配置的重要責任。參與綠色金融,既是信託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也是踐行金融服務人民理念的重要途徑。通過開展綠色信託業務,信託公司能夠引導社會資本流向綠色低碳領域,為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一些生態保護項目中,信託公司通過設立綠色公益慈善信託,為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推動生態環境改善。

      根據《中國信託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信託業綠色信託存續規模已超2600億元。目前已有70%的信託公司將綠色信託列為重要的戰略業務,將其視為實現創新轉型的關鍵突破口。2023年,新增綠色信託項目321個,同比增長10.31%;新增綠色信託規模達到1737.88億元。

      在業務模式方面,信託公司綜合運用綠色資產管理信託、綠色資產服務信託以及綠色公益慈善信託等多種業務模式,不斷拓展綠色信託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其中,綠色信貸規模為607.17億元,佔比36.09%;綠色資產證券化存續規模為550.46億元,佔比32.72%。此外,信託公司還積極探索碳信託、綠色債券投資等創新業務,為綠色信託業務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綠色債券投資方面,信託公司通過投資綠色債券,為綠色項目提供直接融資支持BG大遊,拓寬了綠色項目的融資渠道。

      “綠色”理念已深度融入信託公司內部管理的各個層面。部分信託公司已將ESG理念納入公司戰略或企業文化之中,圍繞綠色金融重新構建內部組織架構,設立了綠色金融辦公室、推進小組等專門機構。例如,中信信託自2022年起已連續兩年公開發布ESG報告,向社會展示其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實踐成果。一些信託公司還制定了內部綠色金融標準,從項目篩選、投資決策到投後管理BG大遊,全過程貫徹綠色理念。

      在各類綠色信託業務中,綠色信貸長期以來一直是信託公司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主要模式。然而,近年來隨著信託行業功能定位的調整和監管政策的變革,信託業務新分類明確規定信託公司“不得以信託業務形式開展為融資方服務的私募投行業務”,並著重強調要“堅決壓降影子銀行風險突出的融資類信託業務”。這一系列政策調整表明信託公司的非標融資業務將持續處于不被監管鼓勵的狀態。盡管2024年信託業年會上提出在合規情況下開展非標,這或許為綠色信貸業務帶來轉機,但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需要信託公司在合規框架內審慎探索。信託公司需要在合規前提下,優化綠色信貸業務流程長發買賣,提高業務效率,降低風險。

      信託行業在向綠色信託轉型的過程中,面臨資金資產適配度較低以及激勵機制匱乏的雙重困境。與傳統信託業務相比,眾多綠色產業項目在經濟效益方面存在一些固有問題,如公益性較強、建設週期長、運營成本高、投資回報偏低等。在缺乏相應激勵機制的情況下,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綠色信託的發展。其具體表現為:一方面,資金成本不匹配。目前信託資金成本普遍較高,而多數綠色項目由于具有較強的政策性,一般由大型國企、央企集團與銀行合作實施,能夠獲取成本相對較低的資金。這使得信託公司在開展此類業務時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難以在資金成本上佔據優勢。另一方面,資金期限不匹配。信託產品的期限通常較短,一般不超過3年,而能源類等綠色項目往往需要較長的資金支持週期。雖然綠色股權投資模式在期限上相對靈活,但也可能出現信託投資者短期內無法順利退出的問題,長期限資金的短缺嚴重制約了信託公司的綠色轉型進程。信託公司需要創新金融產品設計,如開發長期限、低利率的綠色信託產品,以滿足綠色項目的融資需求。

      盡管國家已出台一系列文件,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優惠政策,但與其他綠色金融工具相比,綠色信託尚未獲得足夠的重視。各類政策對信託公司開展綠色業務的財政支持力度相對較小,例如央行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僅適用于限定範圍的銀行等金融機構,信託公司難以從中受益。

      信託公司應進一步加大對綠色細分領域的產業研究投入長發買賣,深度挖掘市場需求,充分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精準篩選適合介入的細分產業。同時,要持續探索創新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不斷提升自身在綠色信託業務方面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例如,加強對新興綠色技術領域的研究BG大遊,如新能源存儲技術、環保新材料等,提前布局相關綠色信託業務,搶佔市場先機。信託公司還可以加強與科研機構、企業的合作,共同開展綠色項目的研發和投資。

      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明確綠色信託的定義,在行業內盡快構建統一的展業細則、信息披露標準、項目認證規範等,為綠色信託業務的規範開展提供清晰明確的指導。同時,應支持信託公司獲取公開市場、碳交易市場等業務資質,拓寬綠色信託業務的發展渠道。此外,還需完善綠色信託的財產登記等配套制度,實現各類綠色信託財產的統一登記、統計與流轉,提高市場透明度和運行效率長發買賣。最後,要健全綠色信託的評價與激勵機制,通過政策引導和激勵措施,鼓勵信託公司積極開展綠色信託產品研發,推動綠色信託業務的健康、快速發展。比如,設立綠色信託專項獎勵基金,對在綠色信託業務創新和發展方面表現突出的信託公司給予資金獎勵,激發行業創新活力長發買賣。


搜索